當嚴迪提到正畸,需要多和醫生交流和討論時,就會跳出一大群朋友來問嚴迪。
“嚴迪,嚴迪,正畸的時候,要和醫生討論什么呀?”
“正畸的流程我都知道,但是正畸的治療方案是怎樣制定的呢?”
“嚴迪,嚴迪,你來給我們講講關于正畸治療方案的制定問題吧。”
我也沒想到,原來不少朋友都不了解正畸方案是如何制定的?在整個過程中,有哪些問題是需要和醫生討論的。
其實不管我們是去哪個醫院的科室就診,醫生都不會立馬給你出診斷。他會先問診,然后根據你所說的癥狀,再配合檢查,然后得出結論。牙齒矯正也是一樣的。
那么醫生是如何制定出一個或多個治療方案的呢?
首先,是問診。然后,進行資料的收集。資料收集包括:模型的制作、X光片的拍攝、照片等等。進而分析資料,從中得出一些參考意見和建議,再結合以往經驗和數據的測量來制定具體的計劃。當然,不同的醫生運用的方法也是有差異的。
而另一方面,牙齒矯正,很多人都會理解成讓牙齒變好看,臉形變好看。但是這個變好看呢,可能有兩種或者多種的治療方案,醫生就會和你溝通,你想要達到的效果,你也可以提出你的看法。
但是當只有一個治療方案的時候,那么醫生可能就不會和你溝通了。因為它是唯一的治療計劃(至少他是這么認為的)
嗯,舉個常見的例子吧。拔牙和不拔牙。
嚴迪??吹侥敲匆徊糠秩?,一聽到要拔牙,就驚慌失措了。這個時候,如果醫生堅定地告訴他,他必須拔牙。他可能就會覺得這個醫生怎么怎么的,但其實沒哪個醫生是喜歡拔牙的啊。
對這些比較了解的人,就不服氣了。明明就還有一種臨界病例啊,拔牙不拔牙都可以的。
那么簡單科普一下吧,臨界病例就是拔牙和不拔牙達到的效果都是差不多的,兩者之間也各有利弊。醫生也會解釋兩種方案治療的利弊,但選擇權還是在你的手里的。
治療方案的溝通就講到這里,下面講講矯正器的選擇。當讓你自主選擇矯正器時,你最先考慮的是什么?